铁帽子王,这一称呼源于清朝的封爵制度,象征着世袭罔替的王爵特权。清朝历史上共有12位承袭爵位无需降等的铁帽子王,他们或是开国之初立下赫赫战功的皇亲宗室,或是在清朝中后期稳固江山、维护统治中立下汗马功劳的重臣。
和硕礼亲王:代善
代善,清太祖努尔哈赤的嫡次子,领满洲正红旗,是清朝的开国元勋。在统一女真各部和反明之战中,他屡立战功,先后拥立皇太极继承汗位、福临继承帝位。天命年间,他被封为和硕贝勒,名列四大贝勒之首。崇德年间,代善更是被封为和硕礼亲王,世袭罔替。他的长子岳托获封克勤郡王,孙子勒克德浑获封顺承郡王,代善一系在清朝的宗室中地位显赫。
和硕郑亲王:济尔哈朗
济尔哈朗,清太祖努尔哈赤的侄子,和硕庄亲王舒尔哈齐的第六子。他长期追随努尔哈赤征战,屡立军功,先后被封为和硕贝勒、和硕郑亲王。济尔哈朗是清朝开国之初八大铁帽子王中唯一非努尔哈赤直系子孙,他的战功和忠诚使他在清朝的历史上留下了深刻的印记。
和硕睿亲王:多尔衮
多尔衮,清太祖努尔哈赤的第十四子,领满洲正白旗。他是清初杰出的政治家、军事家,因战功卓著,先后被封为贝勒、和硕睿亲王。皇太极去世后,多尔衮在与皇太极长子豪格竞争皇位中妥协,辅佐皇太极第九子福临即帝位,和郑亲王济尔哈朗共同辅政,称摄政王,后封皇父摄政王。多尔衮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,他的战功和权谋使他在清朝历史上占有重要地位。
和硕豫亲王:多铎
多铎,清太祖努尔哈赤的第十五子,英亲王阿济格、睿亲王多尔衮的同母弟,领满洲镶白旗。他是清初名将,在反明战争中战功彪炳,先后被封为贝勒、豫亲王、和硕豫亲王。多铎的一生充满了荣耀和悲壮,他的战功和忠诚使他在清朝历史上留下了深刻的印记。
和硕肃亲王:豪格
豪格,清太宗皇太极的长子,领满洲正蓝旗。他久经沙场,骁勇善战,屡立战功。然而,在与叔父睿亲王多尔衮争夺皇位中失败,先后被封为贝勒、和硕贝勒、和硕肃亲王。顺治五年,豪格被幽禁而死,年仅四十岁。尽管他的结局令人唏嘘,但他的战功和忠诚依然被后人铭记。
和硕庄亲王:硕塞
硕塞,清太宗皇太极的第五子,满洲镶红旗人。清初,他领兵南征北战,屡建战功,先后被封为多罗承泽郡王、亲王、和硕承泽亲王。顺治十一年,硕塞逝世,年仅二十七岁。硕塞逝世后,其爵位由长子承袭,改封号为庄亲王。
多罗克勤郡王:岳托
岳托,努尔哈赤之孙,礼烈亲王代善的长子。他早年投身戎马,先后被封为台吉、贝勒。崇德元年,皇太极称帝,封岳讬为和硕成亲王。然而,崇德四年,他因天花病死于山东。皇太极念其功绩,追封他为克勤郡王,清朝第一代克勤郡王。
多罗顺承郡王:勒克德浑
勒克德浑,努尔哈赤曾孙,礼烈亲王代善之孙,和硕颖毅亲王萨哈璘次子。他是清朝宗室名将,在清朝统一全国的征战中战功显赫。先后被封为多罗贝勒、多罗顺承郡王。顺治九年,勒克德浑去世,年仅二十四岁。
和硕怡亲王:胤祥
胤祥,清圣祖康熙的第十三子,满洲正蓝旗人。在康熙时代的九子夺嫡中,他力助雍正夺取皇位,任议政大臣,辅佐雍正治理国家。雍正元年,胤祥被封为和硕怡亲王,世袭罔替。他的一生充满了智慧和忠诚,是清朝唯一不避皇帝讳的宗室大臣。
和硕恭亲王:奕訢
奕訢,清宣宗道光第六子,清文宗咸丰异母弟。他是晚清政治家,领班军机大臣、领班总理衙门大臣,洋务运动的主要领导者。咸丰帝驾崩后,奕訢与两宫太后联合发动辛酉政变,夺取政权。他的一生充满了政治智慧和勇气,是清朝中后期的重要政治人物。
和硕醇亲王:奕譞
奕譞,清宣宗道光第七子,清文宗咸丰异母弟,清德宗光绪的生父。他是晚清政治家,军机大臣。先后被封为醇郡王、醇亲王。光绪十六年,奕譞逝世,享年五十一岁。他的第五子载沣袭封醇亲王爵位,孙子溥仪为清朝末代皇帝。
庆亲王:奕劻
奕劻,清高宗乾隆曾孙,庆僖亲王永璘之孙。他是晚清宗室重臣,首任内阁总理大臣。先后被封为贝子、贝勒、庆郡王、庆亲王。光绪二十四年,奕劻加恩世袭罔替,成为铁帽子王。民国六年,奕劻病逝,享年七十九岁。
这十二位铁帽子王,他们或是开国元勋,或是中兴之臣,他们的战功和忠诚使他们在清朝的历史上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。他们的故事和传奇,也成为了后人研究和传颂的宝贵财富。